1、但為彌補“注冊在先”原則可能在實務中產生的紕漏,商標法還規定“使用在先”的原則,即使用在先的人在一定情況下可以對抗注冊在先的商標權利人在蘋果與唯冠的案件中,蘋果2010年在市場上推出iPad產品之前,并沒有使用過;其中包括中國內地的商標轉讓協議協議簽署之后,英國IP公司向唯冠臺北公司支付了35萬英鎊購買所有的iPad商標,然后英國IP公司以10萬英鎊的價格,將iPad商標所有權轉讓給了“蘋果”;而唯冠深圳認為,蘋果公司是從唯冠臺北購買的iPad商標專用權,唯冠深圳和唯冠臺北雖然同屬于唯冠國際的子公司,但二者不具有隸屬關系,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事主體,因此唯冠臺北簽署的協議對唯冠深圳不具有約束力,即蘋果公司購買;1 競爭唯冠與蘋果之爭既是商標權之爭,又是市場占有率之爭2 知識產權iPad商標權之爭讓我們更直觀地感受到知識產權這一無形財產的重大價值3 法律意識唯冠把商標權之爭訴諸法律,具有很強的法律意識4 維護權利唯冠;蘋果聲明的第一句話便是“多年前,我們購買了唯冠公司在全球十個不同國家的iPad 商標權”此話并不假早在2009年,蘋果公司為了獲得iPad商標所有權,特意在英國成立了IP公司,以35萬英鎊從臺北唯冠下屬部門購得iPad。
2、對于此案,我們要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場爭端,更多的是要聯想到我們自身,IT產品該如何命名商標權之爭iPad商標權之爭其實,對于iPad的商標權,蘋果公司并沒有進行過努力早在2009年,iPad發布之前,蘋果公司就與臺灣唯冠聯系;2009年,蘋果公司與唯冠達成一項協議,唯冠臺北公司將iPad全球商標以35萬英鎊價格轉讓給蘋果但唯冠深圳方面表示,iPad的中國內地商標權并沒有包含在35萬英鎊的轉讓協議中,而且,深圳唯冠才是ipad商標權在中國內地的擁有者。
3、2012年2月22日消息,iPad商標權侵權案上海聽證會結束,唯冠要求蘋果上海貿易有限公司停止銷售蘋果認為唯冠iPad產品未進入市場,商標權不穩定,申請禁止本案審理庭審持續了4個小時原告唯冠方面的訴求包括要蘋果停止銷售帶有;據唯冠科技提供證據顯示,唯冠科技早在2000年就已經注冊了“IPAD”的商標權,而根據中國法律規定蘋果公司將無法再使用“IPAD”此商標 深圳唯冠科技和蘋果之間關于“iPad”商標權的訴送已經有了結果,法院一審判決“蘋果iPa。
4、深圳唯冠之前上訴要求蘋果賠償100億元人民幣,后來其8家債券銀行提出要賠償5000萬美元,有沒有法律依據可能有,從蘋果iPad在華市場的巨大銷售量來看,可能是有的商標法實施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
5、2012年2月29日,iPad商標權權屬糾紛案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開庭庭審中雙方言辭犀利對抗激烈,庭審結束后,法院沒有當庭宣判駁回停售 2012年2月23日下午,浦東法院就深圳唯冠提出的臨時禁令申請蘋果提出的中止審理申請;蘋果是輸家深圳唯冠在2000年就在中國注冊了ipa商標,對ipa商標擁有合法權,受到中國法律保護蘋果公司在沒有取得深圳唯冠公司的下,將ipa商標用于一款蘋果的平板上,并在中國銷售,嚴重侵犯了唯冠在中國的合法權利唯冠控告;2012年5月9日,美國加州高級法院法官馬克·皮爾斯5月4日應蘋果的請求,駁回了唯冠起訴蘋果iPad商標侵權一案2012年7月2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外宣布,蘋果公司與深圳唯冠就iPad商標權問題達成和解,蘋果公司支付6000萬美元。
6、還有一種并且是比較可信的是蘋果電腦公司以那個咬了一口的蘋果作為其商標圖案,就是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人工智能領域的先驅者艾蘭·圖靈艾蘭·圖靈英國數學家邏輯學家,被稱為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 1931年;前情提要,中國唯冠與 Apple 對于 iPad 名稱之爭終于對簿公堂,一審過后,蘋果敗訴,在月底229會再二審,一旦 Apple 再度敗訴,便會面臨到300億人民幣的罰款折合臺幣約1400億中國唯冠位于深圳的公司其實在中國也只。
推薦閱讀:
5622人閱讀
3913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0人閱讀
1204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