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全省將推動質量水平邁上新臺階
“兩大行動”“三項工程”推進質量強省
23日,云南省“十四五”規劃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場——云南省“十四五”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舉辦,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全省“十三五”以來質量強省建設、質量提升行動工作成效,宣傳解讀《云南省“十四五”質量發展規劃》。
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0件
云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陳百煉介紹,全省質量水平持續提升。高端產品、高附加值和優質服務供給不斷提高。2020年重要工業產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3.1%,食品安全省級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8.47%。云南省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3.44,全國排位由“十二五”末第24位提升至第17位。
值得一提的是,一批競爭力強的云南特色品牌脫穎而出。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0件、農產品地理標志15個、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82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21個,“三品一標”獲證產品數量達到6257個。認定“云南老字號”112家,7個市(縣)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此外,全省共建立各領域社會公用計量標準1203項,氮中磷化氫氣體等3種標準物質屬國內首創。成立省級標準化專業技術委員會24個,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5項、國家標準715項、行業標準999項,現行有效地方標準達到981項,13項標準獲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
搭建全省一體化信用信息共享平臺
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黃華介紹,在推動企業創建自主品牌方面,現在全省共有137個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依托企業建立的平臺合計達69個,占平臺總量的50%;共有20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這些平臺助推全省生物醫藥、高原特色農業、新材料等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培育自主創新品牌。
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方面,以應用為導向,按照一個平臺、一個網站群、五大信用主體、眾多信用應用“1+1+5+N”的架構,搭建了貫通省、州、縣三級的全省一體化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按照“1+16”的模式,建設了“信用中國(云南)”網站和16個州(市)信用網站構成的“1+16”信用云南網站群。
同時,建立了閉環的信用監管評價使用機制。事前環節已累計歸集信用承諾信息84.73萬條。事中環節已有文化旅游、稅務部門分別對16.09萬戶涉旅企業、56.73萬戶納稅對象進行了信用評價和分級分類監管。事后環節共歸集納入聯合獎懲的“激勵懲戒名單”信息38.2萬條,全省聯合獎懲接口被各部門調用3.68萬次。今年累計為1207家企業辦理了2462條信用修復。
組織實施40項工業質量提升重點項目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張穆介紹,“十三五”以來,全省狠抓源頭治理、強化專項整治、嚴打違法行為,全面推進高原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已完成農產品質量安全定量檢測任務33392批次。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羅志業介紹,“十三五”期間,全省工業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在技術改造方面,組織實施工業和信息化高質量發展“3個100”重點項目1500個、工業互聯網“三化”改造試點示范項目68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73個。在創新方面,累計組織實施320個重點技術創新項目。“十三五”期間全省新增5家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并圍繞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重點領域,推動建立制造業創新中心,第一批已創建4家、培育5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在項目打造上,“十三五”期間共計組織實施40項工業質量提升重點項目。在遴選的16個省級質量標桿中,云南白藥集團、云內動力公司獲“全國質量標桿”稱號。
“123”工作思路系統推進質量提升
為持續深入推進質量強省建設、開展質量提升行動,《云南省“十四五”質量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編制發布。陳百煉介紹,《規劃》按照聚焦質量強省建設、開展“兩大行動”、推進“三項工程”的“123”工作思路,全鏈條、全要素系統推進質量提升。明確提出到2025年,實現現代化產業的質量支撐更加有力、高品質生活的質量供給更有保障、質量綜合治理效能更為突出、質量技術服務能力顯著增強等四大定性目標,以及產品、工程、服務質量等方面的13個定量目標。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質量發展“兩大行動”“三項工程”的23項重點任務。“兩大行動”指開展重點產業質量提升行動和大眾消費質量提升行動;“三項工程”指實施質量管理現代化工程、質量治理效能提升工程和質量基礎設施強化工程。
針對《規劃》中提出的內容,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張紹穩表示,云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落實一系列制度,確保建筑工程質量驗收合格率100%,新建工程簽訂質量終身責任承諾書覆蓋率100%,新竣工工程設立永久性標牌覆蓋率100%。 (記者 張怡)
【糾錯】編輯:張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