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徐州市“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到“十四五”末,徐州市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5件,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0件,萬人一般作品著作權登記量50件,萬企有效注冊商標數達1300家,新增貫標企業1000家以上。
到2025年,徐州市知識產權發展主要指標達到知識產權強市水平,知識產權綜合實力領跑淮海經濟區,成為淮海經濟區知識產權領域改革先行區、知識產權保護樣板區、知識產權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四大提升工程”
并駕齊驅
隨著“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淮海經濟區等多重戰略交織疊加,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徐州發展被賦予了“帶動周邊、代表區域”的重大使命。
“十四五”時期,全市將深入聚焦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著力實施知識產權創造質量提升工程。通過大力培育高價值專利、高知名度商標、高影響力版權、其他高價值知識產權等舉措,逐步夯實企業知識產權發展基礎,打造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集群,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貫標企業達1000家以上,全市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達100家;在建立產業集聚高端發展體系方面,全力培育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不斷提升徐州市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中的優勢企業數量和質量;力爭培育一批以地理標志為核心的“特色小鎮”“特色產業園”。
建機制、建平臺、促產業等各項知識產權工作皆為了提升知識產權運用能力。為推動寬領域轉型升級,全市將實施知識產權運用效益提升工程。逐步擴充知識產權金融政策體系,搭建知識產權金融服務平臺。推進知識產權運營市場化,推動知識產權資源有序流動、聚合發展。
知識產權是地區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其支撐性作用日益凸顯。徐州將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升工程,在健全知識產權全面保護機制上狠下功夫。針對知識產權重點領域保護問題,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試點示范引領,切實提升知識產權保護效能。
為進一步優化全方位服務效能,徐州將打造知識產權服務環境提升工程。“十四五”期間,全市以建設知識產權服務體系為目標,不斷推進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城市知識產權成果向鄉村轉移轉化機制,推動城市知識產權優質服務向鄉村延伸。繼續搭建知識產權文化載體,打造成淮海經濟區知識產權品牌。持續健全知識產權人才引進培養評價激勵機制,優化知識產權人才動態管理制度,不斷增強全社會的知識產權意識。
■“四項計劃”保駕護航
在“四大提升工程”基礎上,徐州市深入推進“四項計劃”對其進行補充與輔助,使“十四五”知識產權發展規劃指導性、可操作性更強。
高價值專利培育計劃。徐州將指導各縣(市)區建立企業培育庫,開展高價值發明專利挖掘、培育;依托在徐高校資源,引導企業建立協同創新新模式,及時開展專利布局,力爭“十四五”末全市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0件以上。爭創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優化市級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設模式,持續開展關鍵核心(共性)技術攻關和專利布局,強化重點產業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力爭“十四五”期間創建3家以上省級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市級高價值專利培育示范中心15家以上。
“沉睡專利”喚醒計劃。“十四五”期間,將舉全市之力加快落實《江蘇省專利轉化專項計劃實施方案》,支持駐徐高校設立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制訂“沉睡專利”轉化實施方案,強化專利轉化全過程管理。探索開放許可模式,建立專利交易許可相關信息披露和傳播機制。支持高校院所及產業研究院利用現有的新型研發機構等資源,圍繞市場需求,主動進行專利二次開發,孵化創新型企業,創新專利轉化模式,打通專利價值實現“最后一公里”。
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計劃。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舉報投訴體系,完善舉報投訴案件移送督辦、案情反饋、信息共享、舉報獎勵等制度,加大知識產權舉報投訴獎勵制度的宣傳工作,拓展“12315”維權熱線影響力。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快速維權機制,依托“中國(徐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維權中心”市縣兩級機構,力爭“十四五”期間全市各縣(市)區、經開區、高新區、港務區均建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構,形成覆蓋全市的維權援助網絡。
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全覆蓋計劃。在全市建設“一站式”公共服務平臺體系,形成以市級平臺為主體、以各縣(市)區、經開區、高新區、淮海國際港務區平臺為支撐的全覆蓋格局,“十四五”期間建設全市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14個。規范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代理行為,加強對知識產權代理行業監管,引導代理機構嚴格執行行業規范,提升服務質量。到2025年,全市專利代理率達85%。
徐報融媒記者 張亞軒
實習生 韓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