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武漢加快發展的九大支柱產業之一,高端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獲重大政策利好。長江日報記者9月2日從武漢市市場監管局(市知識產權局)獲悉,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拓展預審服務產業領域,在光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上,增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這意味著武漢高端裝備制造業專利申請將進入快速通道。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被業內喻為未來產業競爭的“王牌”,是指生產制造高技術、高附加值的先進工業設施設備的行業集合,主要包括航空裝備、衛星及應用、軌道交通裝備、海洋工程裝備、智能制造裝備等細分領域。
據了解,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專利審查協作湖北中心、紫藤知識產權管理(武漢)有限公司,對近5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中國地區專利(包括外國申請人來華專利申請)進行分析。分析顯示,湖北武漢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專利申請逐年增長,創新發展勢頭強勁。在智能制造裝備領域,各分支技術領域前十位的專利申請地區中,均能看到湖北的身影。湖北地區申請人排名靠前的分別為武漢船用機械公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海軍工程大學、中船重工719所、中國船舶研究設計中心。
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試運行及正式掛牌以來,服務于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專利快審,該領域專利審查周期壓縮了70%,大大促進了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847家光電子信息領域企事業單位進入快速審查服務主體備案庫,累計受理專利預審申請2201件,平均授權率達到90%,在全國同類保護中心中位居前列。“服務領域拓展到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未來這一產業的專利申請也會大大提速,知識產權快保護對產業發展是重大支撐。”中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國內智庫報告顯示,我國裝備制造業門類齊全、具有相當規模和技術水平,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載人航天、載人深潛器、大型飛機、北斗衛星導航、超級計算機、高鐵裝備、百萬千瓦級發電裝備、萬米深海石油鉆探設備等取得一系列重大技術突破。從市場規模來看,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目前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7.66%,2022年將達到20.7萬億元,前景廣闊。
來源:光明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