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現代”憑借著優異的性能,擁有一大批忠實用戶。但是你聽說過現代摩托車、現代電動三輪車、現代電動自行車嗎?早在2018年,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就發現中意韓(北京)現代科技有限公司與無錫佳玲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在電商平臺宣傳、推廣過程中,大量使用北京現代的企業名稱以及注冊商標"北京現代",與北京現代第“838765”號、第“1752323號”、“507680號”商標基本相同或近似。
一說到“現代”這個詞,可能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北京現代的汽車,作為中韓合資的品牌車,“北京現代”憑借著優異的性能,擁有一大批忠實用戶。但是你聽說過現代摩托車、現代電動三輪車、現代電動自行車嗎?
商標被“碰瓷”的來龍去脈
不知道情況的人可能會以為現代摩托車、現代電動三輪車、現代電動自行車是北京現代汽車旗下的子品牌,但實際上,它們不僅沒有任何的關系,還曾因為商標侵權鬧上了法院。
早在2018年,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就發現中意韓(北京)現代科技有限公司與無錫佳玲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在電商平臺宣傳、推廣過程中,大量使用北京現代的企業名稱以及注冊商標"北京現代",與北京現代第“838765”號、第“1752323號”、“507680號”商標基本相同或近似。
北京現代第“838765”號商標
北京現代第“1752323號”商標
北京現代第“507680號”商標
中意韓公司還在其企業簡介中明確寫有"繼成功營銷北京現代汽車之后又一力作"、單獨使用"北京·現代"、"北京現代"等字樣,做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佳鈴公司在淘寶網店上稱自己的電動車品牌為"北京現代",使人誤認為這些電動自行車、摩托車等商品與北京現代有關系。
隨后,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就以商標侵權以及不正當競爭為由,將中意韓(北京)現代科技有限公司、現代聯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本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無錫佳玲動力科技有限公司4家公司告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并獲得賠償300萬元。
時間回到2019年11月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再次公開審理了此案。
北京現代有限公司認為,中意韓公司、現代聯合公司、本迪公司、佳玲公司因侵權所獲得利潤巨大,請求將共同賠償從300萬調至500萬。
從侵權人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來看,依據現代聯合公司提供的許可合同,雖然大多未批露使用許可費,但從合同中約定的違約金500萬可以看出,其使用許可費數額應該是巨大的。從佳鈴公司網店介紹中“現代電動車年產量近300000臺”,按照生產商每件電動車獲利50元計算,本迪公司就將獲利1500萬。中意韓公司在近12年的使用中在全國各地有多家加盟店,據其官方網站介紹,中意韓在廣東佛山、江蘇無錫、江蘇徐州、重慶及浙江臺州都設有事業部,可見其獲利數額之大。
被告:本就擁有商標,授權合理使用
其實,北京現代公司在本案中所訴爭的被侵權商標第“838765”號商標最初并不是自己申請注冊的,而是由本案的被告之一現代聯合公司轉讓受讓后所有的。
據公開報道顯示,2003年北京現代汽車聯合國際汽車巨頭韓國現代集團爭奪北京奧運會的贊助商資格,并且已進入了第二輪。本想借機打響品牌,卻發現“現代”商標早在1993年就被現代聯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注冊了。
最后經過協商,韓國現代集團最終與現代聯合公司簽訂了關于12類汽車及零部件上的“現代”商標轉讓協議,花了4000萬人民幣買到了第“838765”號“現代”商標。
第“838765”號商標
但是本案的被告一致認為,自己所使用的商標也是經過合法許可才使用的,并不構成侵權。
事實上,中意韓公司主要經營的“電動自行車及配件”與北京現代公司經營的眾所周知的汽車在商標服務類別上都屬于12大類,且中意韓公司在宣傳中簡稱為“北京現代”會誤導消費者錯誤認知。而本迪公司和佳玲公司在其淘寶店、廠房以及企業宣傳中也大量使用了“北京現代”的標識,屬于不正當競爭。
所以,最后一審判定被告共同賠償給北京現代300萬元,并在《北京青年報》、《中國工商報》發表聲明,以消除因侵權帶來的不良影響。
“現代”商標數量眾多,品牌意識任重道遠
在商標網上搜索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發現從1994年至今北京現代汽車有限公司一共申請了549件商標;
其中有關“現代”的商標有26件,多為12、37類。
在商標網上繼續搜索“現代”二字,直接跳出來4315件商標,雖然也有“現代”這個詞是通用詞匯的原因,但是其中有些公司不乏有蹭“北京現代”熱度和名氣的嫌疑。
商標背后的隱藏價值往往是人們想象不到的,這一個小小的商標背后就先后牽涉到幾千萬的巨額數字。但是商標侵權也屢見不鮮,手中雖然持有授權許可,卻仍然致力于追求與原廠極其相似的效果,廠商真可謂“用心良苦”。不過筆者在此提醒大家,要做自己的品牌,千萬不要將辛苦用錯了地方。
來源:IPRdaily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