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市品牌建設再創佳績。近日,“藁城藁優麥”和“井陘蘋果”被國家工商總局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天山海世界、古威隆、神行太保以及力馬建陶的第5672338號圖形,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截至目前,馳名商標總量達到52件,地理標志商標10件,均居全省首位。想了解更多商標注冊知識,或是其他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歡迎關注知春路知識產權注冊中國商標我們有問必答!
“藁優麥”,是一個“明星”小麥品種,加工而成的面粉暢銷全球,成了強有力的招商“磁石”,為當地引進了好幾家大企業,在藁城衍生出一條60億元產值的強筋麥產業鏈。
“力馬建陶”,一改模仿跟進的發展模式,用技術研發實力挺進中國建材企業500強,靠實力贏得每年10億元的訂單。
“天山海世界”,品牌效應正在逐步放大。不僅是石家莊旅游業的服務標桿,在天津、銀川等地也建設了標志性項目,還要進駐澳大利亞、俄羅斯。
……
釋放“魔力”的品牌故事,在石家莊市不斷涌現;充滿魅力的品牌隊伍,正在逐步壯大。
近年來,石家莊市把培育石家莊品牌作為大事來抓,成功打造了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市場信譽好的產業品牌、集群品牌和區域品牌。
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的大背景下,這些品牌的“茁壯生長”,綻放出更加蓬勃的發展力量,引領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亮出石家莊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更加鮮明的底色。
由產品向品牌轉變帶動一條產業鏈集群發展
時下,在藁城區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正是小麥起身拔節的時節,一大片綠油油的麥苗隨風搖曳,春天的盎然生機迎面撲來。
望著30多厘米高的麥苗,當地種糧大戶高各營喜上眉梢。此地種植的藁優麥小麥品種,剛剛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商標。這消息,意味著麥子的身價又能漲一漲。
藁優麥是一個強筋麥品種,面團穩定時間、拉伸面積等指標表現極好,肯德基、好麗友等國際食品加工品牌所用面粉就產自它。因此,其收購價格要比普通小麥每公斤高出0.2元。高各營2018年承包了1000畝麥田,算下來可增收10萬元。
可觀的效益,為產品向品牌轉變指明了航向。經過規范管理、創建高產項目后,這個品牌名聲大振,帶動了當地品種研發、小麥種植、面粉加工、精細制作、小麥和面粉交易的全產業鏈條集群發展。藁城宮面因采用了藁優麥品種小麥制成的面粉,每公斤售價從10元漲至30元。中糧集團、寧儲糧集團、冀糧集團也被吸引而來,在藁城建立了專用生產基地。
這個品牌申報地理標志商標,有效保障了產品的質量,提升了小麥的附加值,成功帶動了當地產業的轉型升級。當前,藁城藁優麥所創造的產業規模已達60億元。
品牌的魅力,由此可見一斑。培育保護品牌,被列入商標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來,石家莊市先后出臺《關于加快推進石家莊市知名品牌培育工程的實施意見》等文件,把增加注冊商標總量、培育馳著名商標作為中心任務,大力開展商標質權登記、注冊受理、品牌指導站建設工作,培育“重商標、創品牌、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由一個品牌而帶動當地整個產業發展的例子,還有行唐大棗、晉州鴨梨、靈壽丹參等地理標志商標。特別是晉州鴨梨,地理標志商標注冊成功后,通過生產標準化以及統一包裝、標識和宣傳后,成功扭轉了當地“梨賤傷農”的窘境,一舉奪下國內梨果出口的桂冠。
由速度向質量轉變
以品牌建設促優產業結構
“旅游業的馳名商標可不好拿!”天山海世界副總裁宋學松感慨地說,游客對旅游品牌的信任度和認同度需要較長時間的培養。據悉,這是繼湘君府之后,石家莊市的第二個服務業馳名商標。
天山海世界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水上游樂項目規模在全國屈指可數,年接待游客百萬余名。除石家莊市外,該企業在天津和銀川市的游樂項目,也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以及國際友人,成為享譽全國的知名品牌。
前些年,企業追求的是發展規模和速度,而如今則是更追求品質、追求品牌、追求國際化,以期迎合游客的消費升級需求。近來,企業升級動作頻頻,“2018年‘五一’,空中漂流河項目竣工,200米的長度將創造又一個新世界紀錄。”宋學松透露,下一步“天山海世界”品牌計劃進駐澳大利亞、俄羅斯市場。
這是企業進行品牌建設,追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樣本。高質量發展時代,不但質量要“上臺階”,還必須培育一批市場空間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的產業品牌。
為此,市工商局在綜合分析產業基礎、資源狀況、區位特點等諸多因素后,積極幫扶企業進行品牌建設,變“坐等”為定期上門,努力做到“無標創標、有標創牌、精品創名牌、名牌創金牌”。
石家莊市馳名商標培育工作在多個領域全面開花,尤其是生物醫藥健康、商貿服務業、節能環保等領域的商標發展后勁十足。
當前的52件馳名商標中,生物醫藥健康類有12件,占比達到23%。例如,華北制藥的“華北”商標,神威藥業的“神威”、“五福”和“神苗及圖”商標等。
“這些新領域商標的異軍突起,正契合石家莊市的‘4+4’產業布局,反映了石家莊市經濟結構、發展方式、增長動力的多重轉向。”市工商局商標處處長肖士明說,“4+4”產業領域新培育的商標,使石家莊市的知名品牌內涵更趨于豐富,品牌結構更為優化,充分展現了石家莊市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潛力。
由制造向創造轉變,開辟新的市場“藍海”
馳名商標“益生”是一種環保填料,主要用于凈化有機廢水,而創建這一商標的河北益生環保科技,前身卻是紡織廠,還曾是“排污大戶”。
在排污標準的倒逼之下,這家制造企業不得不轉型作環保填料,研發了碎石球體填料、一體化水處理設備等系列產品,開創了國內紡織品用于污水處理的先河。
這項創造,為企業收獲了12項發明專利和48項實用新型專利,并躋身河北省高新技術企業,在“新三板”敲鐘上市。
縱觀益生環保科技和其他所有馳名商標,以及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它們都有三個共性的關鍵詞——優質、精品、創新,尤其是少不了創新。
高邑縣力馬建陶有限公司之所以能獲得馳名商標,更得益于此。自上世紀末,高邑縣陶瓷業發展紅極一時,但是中低端產品多,不少企業以貼牌為生。
質量差的產品拼殺市場,主要的“武器”就是打價格戰;價格戰又剝奪了利潤,逼迫企業以更低成本投入生產,產品質量愈加低劣,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
經過“痛的領悟”,力馬建陶在當地工商等多部門幫扶下,建設研發中心,通過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品牌含金量。
由制造邁向創造的道路上,企業憑借自主品牌開辟了新“藍海”,在京津冀全瓷耐磨磚市場幾乎占據半壁江山,并出口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加拿大等國家,成功撬起了高質量發展的“支點”。
“一個區域的商標保有量和知名度,往往與這個區域經濟發展活力成正比。”市工商局局長侯洪彬說,商標保有量越大,知名度越高,這個區域產品的外銷量就越大,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就越強。
為積蓄更強大的競爭力,石家莊市結合“雙創雙服”活動,繼續以知名品牌培育工程為抓手,把產業發展、質量建設和品牌培育有機結合起來,引領企業和產業提升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促進知名品牌培育與石家莊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開拓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勁動能。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