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跟我一樣,作為初學者看到財務報表就頭疼,各種指標滿天飛,看得人頭暈眼花。其實財報分析并沒有那么難,抓住了企業的三大能力指標,就抓到了企業財務狀況的基本輪廓。所謂的三大能力就是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運營能力。
一、盈利能力
首先就是盈利能力,指的是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盈利能力指標主要包括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等。
1、毛利潤率/營業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
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營業收入×100%
營業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市場競爭力越強,盈利能力越強。
營業利潤在A股中稱作“營業利潤”,在港股中則為“毛利”,即為毛利潤;營業收入在A股中則是“營業總收入”,在港股中是“總營業收入”。
2、成本費用利潤率,是企業一定時期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
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
其中:成本費用總額=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越小,成本費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強。
營業成本在A股中稱作“營業總成本”,在港股中則為“總營業成本”。
3、三費費用率,是企業三費費用總和與營業收入的比率。
三費費用率=(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收入
這里需要提一下“三費”這個概念:在計算成本費用利潤率時,除了營業成本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企業運營成本,那就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簡稱“三費”。
銷售費用,指的是與銷售產生關系的各項成本。比如包裝費,廣告費,保險費,展覽費,銷售人員的工資等等,這些成本都是為了企業的銷售而存在的,就都會設立在銷售費用面。
管理費用,指的是與行政管理有關系的各項成本。比如由企業統一負擔的差旅費、聘請中介的咨詢費、招待費用以及管理人員的薪酬和員工福利等,這些都是為了管理企業員工而服務的,統一規劃到管理費用里面。
財務費用,指的就是公司為了籌資而發生的費用,其主要包含了三項:企業籌資支付的利息, 匯兌損失和相關的手續費等。其中利息是絕對的大頭,因此在提到財務費用的時候,主要指的是利息。
值得注意的是,財務費用并不能完全反應房企實際支付的利息成本,因為絕大多數利息都會被資本化掉。 所謂資本化利息,簡單而言是由于房地產企業主要的融資集中在項目融資,比如開發貸主要是以項目公司為主體進行的,而這種投入到項目上的貸款利息成本可以計入到項目總成本里面,因此對于地產企業而言,大部分的利息計入到營業成本而不是財務費用里面。
4、凈資產收益率(ROE),是企業一定時期凈利潤與平均凈資產的比率,反映了企業自有資金的投資收益水平。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平均凈資產×100%
其中:平均凈資產=(所有者權益年初數+所有者權益年末數)/2。
一般認為,凈資產收益率越高,企業自有資本獲取收益的能力越強,運營效益越好,對企業投資人、債權人利益的保證程度越高。
其中所有者權益額,就是凈資產,是凈資產在A股港股財報中的叫法而已。
擴展一下:
凈資產(所有者權益)=總資產 - 總負債;
凈利潤 = 毛利潤 - 三費 - 所得稅。
為什么ROE這個指標這么重要呢?根據杜邦分析法,ROE指標最終可以拆解為銷售凈利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相當于能反映一個企業盈利、周轉、負債的綜合水平。
二、償債能力
償債能力是指企業用其資產償還長期債務與短期債務的能力。企業有無支付現金的能力和償還債務能力,是企業健康生存和發展的關鍵。企業的償債能力是反映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志。償債能力指標包括短期償債能力指標和長期償債能力指標。
1、反映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主要是現金短債比。
現金短債比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貨幣資金同短期有息負債的比率。
現金短債比=貨幣資金/年末短期負債×100%
貨幣資金在A股稱為“貨幣資金”,在港股一般計算方式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資金”
短期負債在A股中為流動負債項中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在港股中則被稱作“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
現金短債比大于1,證明企業短期債務能夠被現金覆蓋,不會出現現金流斷裂的風險,如果現金短債比小于1,在債務集中要求償還且不能及時融資或進行資產變現的極端情況下,企業現金流必然斷裂。
2、反映長期償債能力的指標:
(1)資產負債率: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一般情況下,資產負債率越小,表明企業長期償債能力越強。如果該指標過小則表明企業對財務杠桿利用不夠。
(2)凈負債率:
凈負債率=(有息負債-貨幣資金)/凈資產×100%
其中有息負債指標在A股中則分為“長期借款”、“應付債券”、“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其中A股中的“長期借款”和“短期借款”分別對應港股中的“長期借貸”和“短期借貸及長期借貸當期到期部分”。
對于房地產企業,評價長期償債能力主要考慮凈負債率而不是資產負債率,原因在于地產行業的預售制度。預售制度下,當樓盤開盤銷售時,仍處在建設階段,必須樓盤竣工后才能完成交付。因此房地產商在預售階段收到的銷售款計入預收賬款,預收賬款計入負債項目,導致資產負債率并不能真實反映房企的負債水平。
這里做一個解釋,預收賬款是指企業先收到貨款,還沒發出貨物,表明企業有無條件交付貨物的義務。以房企來說,他預售一個房間,你付錢了,房間還沒有交付給你之前,這筆錢就算是他的負債。
預售賬款是A股采用的叫法,在港股中預售賬款往往被稱作合同負債,因此對于港股企業而言,合同負債高并不代表企業負債多,反而是代表企業的預售銷售收入多,是正面評價。
三、營運能力
運營能力是指企業資產的周轉運行能力,通常可以用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這三個財務比率來對企業的營運能力進行逐層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幫助投資者了解企業的營業狀況和經營管理水平。
營運能力分析通常會用到如下四個指標:
1、總資產周轉率
總資產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資產總額
平均資產總額=(年初資產總額+年末資產總額)/2
周轉越快,反映銷售能力越強。
資產總額在A股中表示為“總資產”,在港股中則為“負債及股東權益總計”。
2、存貨周轉率
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平均存貨
存貨周轉速度越快,存貨占用水平越低,流動性越強。
存貨在A股中表示為“存貨”,在港股中為“在建工程”,在港股中也有一個存貨,港股中的存貨與A股不同的是,港股中包括了建筑材料和設備等。
3、應收賬款周轉率
應收賬款周轉率=營業收入/平均應收賬款。
平均應收賬款=(年初應收賬款+年末應收賬款)/2
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賬期越短,應收賬款收回越快,資金運轉也越靈活。
具體分析三大能力,除了看同比增長或者行業排名之外,也可以進行結構的拆分,比如在看凈利潤增長外,可以再比對下歸母凈利潤的增長。這里面的技巧留待下次的財務指標分析文章進行分享。
推薦閱讀:
5600人閱讀
3910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