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講解成本和費用常用科目相關知識:
會計學原理里的“費用”主要指直接的成本和間接的費用,直接成本指“營業成本”,間接費用指三項期間費用(即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
“營業成本”指構成產品實體或與服務業務收入對應的直接成本,專業數據來源于《利潤表》第二行,指【主營業務成本】與【其他業務成本】發生額的合計數。
【主營業務成本】在工業企業主要指由“生產成本”借方發生額從貸方結轉過來的金額,包括直接材料費、直接人工費、燃料和動力費以及間接費用(由【制造費用】科目按一定標準分配到生產成本的車間管理費用);【主營業務成本】在商業企業,主要指因銷售而出庫的進貨成本(由【庫存商品】出庫金額結轉而來);在其他企業,主要指與【主營業務收入】相對應的直接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是指與企業業務收入對應的直接成本:比如與原材料出售收入相關的原材料出庫成本、與固定資產出租收入對應的折舊費用、與無形資產使用費收入對應的無形資產攤銷金額等等。
(一).費用的含義與特征
1、費用的概念:費用意思是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在企業所得稅前列支)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
2、費用的特征:
(1)費用是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產生的;
(2)費用或成本超過收入形成虧損,收不抵支嚴重持續虧損就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縮減虧空;
(3)費用是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表現為現金或銀行存減少、或因賒購成本費用形成負債等等)。
(二)費用的確認條件
費用的確認除了應當符合定義外,至少應當符合以下條件:
(1)與費用(成本)相關的現金流很可能從企業流出(比如業務員報銷差旅費,一方面導致管理費用增加;同時導致庫存現金減少)
(2)經濟利益(以現金流為主)流出企業的結果會導致資產的減少或者負債的增加(比如賒購庫存商品,一方面導致未來銷售成本增加,另一發面導致應付供貨商的結算負債增加);
(3)經濟利益(以現金流為主)的流出金額符合貨幣計量假設,也就是說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費用的列支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真實發生的原始憑證為依據。
(三)主營業務成本結轉到哪里:
1、核算直接成本的過渡科目:【生產成本】【制造費用】【勞務成本】【研發支出】
注意:
(1)這幾個科目不能直接往【本年利潤】結轉,因為這幾個科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損益類科目,也就是說不能直接參與當期利潤計算,進行收入和費用的比對,而是按照銷售成本出庫比例、完工進度等標準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再由【主營業務成本】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參加盈虧計算。
(2)【制造費用】是【生產成本】的從屬過渡科目,也就是說【制造費用】借方發生的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機器設備的折舊費等間接費用,必須在月底按照一定的標準(生產工人工資占比、機器工時占比、原材料消耗出庫占比等等)結轉分配到【生產成本】的二級科目-間接費用當中去。
2、期間費用:指與生產經營活動沒有直接關系的費用,也就是說不管企業有沒有營業收入都要發生的費用,比如該管理人員工資、總部場地租金、單位承擔的管理人員的社保費用等等。主要包括以下三個科目:【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
推薦閱讀:
5598人閱讀
3910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4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