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的編制方法
(一)增量預算法與零基預算法
1.增量預算
(1)含義特點
增量預算指以歷史期實際經濟活動及其預算為基礎,結合預算期經濟活動及相關影響因素的變動情況,通過調整歷史期經濟活動項目及金額形成預算的預算編制方法。
缺點:可能導致無效費用開支項目無法得到有效控制;使得不必要開支合理化,造成預算上的浪費。
(2)增量預算編制的假定:
第一,企業現有業務活動是合理的,不需要進行調整;
第二,企業現有各項業務的開支水平是合理的,在預算期予以保持;
第三,以現有業務活動和各項活動的開支水平,確定預算期各項活動的預算數。
2.零基預算
含義是指企業不以歷史期經濟活動及其預算為基礎,以零為起點,從實際需要出發分析預算期經濟活動的合理性,經綜合平衡,形成預算的預算編制方法。
優點:
①不受歷史期經濟活動中的不合理因素影響,能夠靈活應對內外環境的變化,預算編制更貼近預算期企業經濟活動需要;
②有助于增加預算編制透明度,有利于進行預算控制
缺點:
①預算編制工作量較大、成本較高;
②預算編制的準確性受企業管理水平和相關數據標準準確性影響較大
適用范圍:
零基預算法適用于企業各項預算的編制,特別是不經常發生的預算項目或預算編制基礎變化較大的預算項目
編制程序:
第一,明確預算編制標準
第二,制訂業務計劃
第三,編制預算草案
第四,審定預算方案
(二)固定預算法與彈性預算法
固定預算法(靜態預算法)
定義:以預算期內正常的、最可實現的某一業務量(是指企業產量、銷售量、作業量等與預算項目相關的彈性變量)水平為固定基礎,不考慮可能發生的變動的預算編制方法。
特點:(1)適應性差(2)可比性差
彈性預算法(動態預算法)
定義:指企業在分析業務量與預算項目之間數量依存關系的基礎上,分別確定不同業務量及其相應預算項目所消耗資源的預算編制方法
優點:考慮了預算期可能的不同業務量水平,更貼近企業經營管理實際情況
缺點:(1)編制工作量大;(2)市場及其變動趨勢預測的準確性、預算項目與業務量之間依存關系的判斷水平等會對彈性預算的合理性造成較大影響
適用范圍:適用于編制全面預算中所有與業務量有關的預算,但實務中主要用于編制成本費用預算和利潤預算,尤其是成本費用預算。
【提示】
(1)編制彈性預算,要選用一個最能代表生產經營活動水平的業務量計量單位。例如,以手工操作為主的車間,就應選用人工工時;制造單一產品或零件的部門,可以選用實物數量;修理部門可以選用直接修理工時等。
(2)彈性預算法所采用的業務量范圍,視企業或部門的業務量變化情況而定,務必使實際業務量不至于超出相關的業務量范圍。一般來說,可定在正常生產能力的70%~ll0%,或以歷史上最高業務量和最低業務量為其上下限。
(3)彈性預算法編制預算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成本性態分析的可靠性。
2.彈性預算法編制預算的基本步驟
第一步,確定彈性預算適用項目,識別相關的業務量并預測業務量在預算期內可能存在的不同水平和彈性幅度;
第二步,分析預算項目與業務量之間的數量依存關系,確定彈性定額;
第三步,構建彈性預算模型,形成預算方案;
第四步,審定預算方案并上報企業預算管理委員會等專門機構審議后,報董事會等機構審批。
3.彈性預算的編制
(1)公式法 Y=a+bX
優點:
在一定范圍內計算任何業務量的預算成本,可比性和適應性強,編制預算的工作量相對較小
缺點:
(1)按公式進行成本分解比較麻煩,對每個費用子項目甚至細目逐一進行成本分解,工作量很大;
(2)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只能先用數學方法修正為直線,才能應用公式法
(3)相關彈性定額可能僅適用于一定業務量范圍內。
(2)列表法
含義:
指企業通過列表的方式,在業務量范圍內依據已劃分出的若干個不同等級,分別計算并列示該預算項目與業務量相關的不同可能預算方案的方法
優點:
(1)不管實際業務量多少,不必經過計算即可找到與業務量相近的預算成本;
(2)混合成本中的階梯成本和曲線成本,可按總成本性態模型計算填列,不必用數學方法修正為近似的直線成本
缺點:
在評價和考核實際成本時,往往需要使用插補法來計算“實際業務量的預算成本”,比較麻煩。
推薦閱讀:
5598人閱讀
3910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3人閱讀
1661人閱讀
1552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6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