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數和工資的關系是什么?社保繳費基數,是指社保參保人員在一個社會保障年度內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參保人繳納社保費和享受社保待遇的重要依據。
根據社保繳納費用的計算公式:社保繳納費用=社保基數x繳費比例,社保繳費基數的多少直接關系社保繳納費用的多少。
那么,社保繳費基數和我們的工資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職場中,每個人繳納的社保費用不盡相同,有的人繳的多,有的人繳的少。具體要看用人單位在為我們繳納社保時,會申報員工的工資,然后社保局會根據用人單位申報的員工工資來核定員工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根據相關規定,當年度個人社保繳費基數應按職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確定。
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對應的是上一自然年,即上年的1月至12月期間,單位支付給職工個人的工資總額,平均到每個月的金額。對上年工作不滿一年的職工,按照工資總額除以實際工作月數來計算。
計算公式為:職工月平均工資收入=××年度職工個人的工資總額÷實際月數(≤12)。
職工月平均工資收入是按統計局規定列入工資總額統計的項目,包括計時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工資總額是稅前工資,包括單位從個人工資中直接為其代扣或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職業年金等個人應繳納部分。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社保繳費基數有上、下限。每年社保基數的上下限是根據上年度統計局公布的省平均工資確定的:基數下限是上年度省平均工資的60%,基數上限是上年度省平均工資的300%。
職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低于本市當年公布的繳費基數下限的,根據基數下限繳費;高于繳費基數上限的,高出部分不計入繳費基數。
社保繳費基數是每年調整一次,確定后,全年不變。繳費基數每年由用人單位自查、申報,需要實事求是地為員工進行上報。但是事實上,一些用人單位為了降低用工成本,一直按照當地規定的社保繳費基數的下限進行申報,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社保最低繳費基數。
而勞動者因為只關心每個月到手的工資有多少,加之對相關法律和規定不熟悉,認為用人單位只要給繳了社會保險就可以,至于按什么基數繳納、每個月繳費多少,很少有勞動者關注。
上文提到,社保繳費基數,是參保人(勞動者)享受社保待遇的重要依據。不僅僅是影響勞動者退休后的養老金待遇,而且直接關系勞動者的工傷待遇和生育待遇。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職工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資如實進行申報和足額繳納社保費用。如果是新入職的員工,首月工作滿全月的,月繳費基數按照首月全月的工資性收入核定。如果新員工進單位首月工作未滿全月的,月繳費基數按其當月實際工資性收入核定,但次月起單位仍應按其全月的工資性收入核定繳費基數并進行調整。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協商一致的情況下,首月也可以按照全月的工資性收入核定月繳費基數。
推薦閱讀:
5663人閱讀
3916人閱讀
2542人閱讀
1980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4人閱讀
1393人閱讀
1207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