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是什么意思?
成本管理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各項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一系列科學管理行為的總稱,是企業管理重要的組成部分,[1]也是一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規劃和處理。成本管理對于提升企業的總體管理水平和促進企業的穩定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企業成本管理的意義:
(一)通過成本管理降低成本,為企業擴大再生產創造條件;
(二)通過成本管理增加企業利潤,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三)通過成本管理能幫助企業取得競爭優勢,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抗壓能力。
具體如下:
第一,降低和控制成本,為公司制定價格以及經營決策提供依據。降低和控制成本事關企業的經營效益。而且準確的進行成本核算和分析能夠為公司的運營、投資、融資等重大決策出謀劃策。
第二,可以提高生產要素營運效果,實現生產耗費與補償的統一,有效的成本管理可以整合生產要素,優化資源配置,企業能夠獲得優質資源,企業生產出優質產品,提供優質服務,得到消費者的青睞,提供企業的競爭優勢。
第三,有助于企業順應市場機制,改進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強企業實力。
第四,有助于在統一企業形成全員的成本意識。成本管理不只是生產部門的責任,企業中的全體人員都應該樹立這樣的成本意識,例如財務部門出具成本預算,生產部門落實執行,管理層執行考核。最后財務部門總結報考成本控制情況。
第五,調控宏觀成本管理,可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實現合理的工業布局,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企業結構,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與項目的選擇,設備的更新改造,技術進步的推進,還可以利用國外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等。
第六,有助于行業產業能級提升和產業鏈延長。根據不同企業在行業內的位置,結合各國家或地區在本行業內的定位,結合多方面信息對該行業的產業鏈進行管理和革新,提高產業能級。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