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因生產原因導致次品的會計處理不是很復雜,重要的是企業如何控制次品的發生。
根據企業成本核算管理制度的規定,不同的企業對次品的核算和會計處理是不同的,有的企業將次品的成本費用一并納入合格品中。有的企業分別核算合格產品和次品的成本費用,對可以修復的次品再次加工,并重新計算成本費用;對不可以修復的次品在售賣時直接作為折價處理,或直接作為毀損產品處理。
從原材料歸集,到成本費用分配的會計處理:
1、領用原材料時: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
貸:原材料——XX原材料
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領用的輔料、包材,消耗的燃動費、人工成本費用和車間制造成本費用也需要一并進行費用歸集。
2、合格產品加工完成,驗收入庫時:
借:產成品(庫存商品)——XX產品
貸:生產成本——原材料等成本費用項目
3、次品加工完成并驗收入庫時:
借:產成品(庫存商品)——XXX次品
貸:生產成本——原材料等成本費用項目
4、次品可以修復,并修復完成入庫時:
可以修復的次品時:
借:生產成本——原材料等成本費用還原后的成本費用項目,以及修復過程中需要增加的成本 費用,如輔料、包材、燃動費、人工等固定費用。
貸:產成品(庫存商品)——XXX次品
驗收入庫時:
借:產成品(庫存商品)——XX產品
貸:生產成本——次品成本加二次加工的成本費用
總之,原材料領用及次品的核算成本結轉,需要按照企業內部成本核算管理的相關規定,其成本核算方法的不同,也會導致其次品的會計處理方式和管理的不同。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