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是企業成本計算的兩種方法。標準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成本計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面的不同,應該說,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對企業的會計核算和成本管理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核算和管理要求,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
一、定義不同。標準成本法是企業在精確的調查、分析與技術測定的基礎上而制定的,是用來評價實際成本、衡量工作效率的一種目標成本。標準成本有兩種含義,一是單位產品成本的標準成本,是根據單位產品的標準消耗量和標準單價計算出來的;二是實際產量的標準成本,是按照實際產品產量和單位產品成本標準計算出來的。
而實際成本是企業在制造或取得物料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是已經發生,且可以明確確認和計量的成本。
二、成本計算方法不同。標準成本法在日常核算和管理中,其購入的物料和實際消耗領用物料時,均需要按照企業事先確定的標準入賬,月末計算產品成本時,在計算標準成本的同時,再按照實際價格、實際產量和實際消耗量計算和調整成本差異。
標準成本和實際成本之間的差異為標準成本差異,比如直接材料成本差異、直接人工差異等變動成本差異和固定制造成本差異等。站在成本核算的角度講,標準成本法的成本核算不復雜,其難點在標準成本的核定、標準成本差異的計算和分攤。
實際成本法是企業在日常核算和管理中,無論是出入庫均按照實際成本進行核算。我們知道,企業在物料采購的過程中,每次物料采購入庫的價格都是不同的;而物料出庫和耗用時,則需要根據物料計價方法,對出庫的物料進行物料成本的核算,比如,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等,都需要根據不同的計價方法對出庫的物料成本價格進行核算。因此,實際成本法的成本計算比標準成本法要復雜一些,且月末的成本核算的工作量相對偏大。
三、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效果不同。標準成本可以有效進行成本管理和控制,在標準成本中,基本排除了企業在生產經營環節不應該發生的浪費,而且標準成本更多的是體現了企業的成本管理目標,強調的是事前計劃,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以及滿足企業對成本的控制要求,可以衡量企業在產品制造過程中的工作效率,進而實現控制成本的目的。
標準成本還可以實現企業日常成本的核算和控制,使得企業的產品制造成本可以實現動態的過程控制,便于企業及時發現生產工藝流程、員工操作、物料消耗等方面的問題;另外,標準成本還可以滿足企業在產品定價等相關方面的運營需求。
實際成本是事后算賬,很難實現對成本的過程控制。我們知道,實際成本一般都是在月末按照不同產品和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一次性計算出當期的產品成本,即便是在計算產品成本過程中發現了一定問題,也已經時過境遷了,或許已經過了最佳的補救機會,則不利于企業成本的管理和控制,也很難實現事前的成本控制。
四、不同的應用環境。標準成本法對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物料消耗管理和生產組織的規范性等要求很大,如果企業生產工藝不穩定,且產品生產的批次頻繁調整,則很難確定成本標準,則企業也不太適合標準成本法。
而實際成本法完全根據生產特點、物料的實際消耗和實際發生的工資費用等計算的產品成本,那么即便是原材料價格頻繁變動,生產工藝環境不穩定,以及物料清單很難確定等變動因素比較大的企業,則采用實際成本法比較合適。
總之,標準成本法和實際成本法是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二者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成本計算方法的不同、成本控制和管理效果的不同、定義的不同,以及成本計算方法應用環境的不同。至于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采用何種成本計算方法,還需要根據企業產品工藝特點,物料清單的確定,以及企業對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要求來確定適合企業的成本計算方法。
推薦閱讀:
5635人閱讀
3914人閱讀
2541人閱讀
1976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5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91人閱讀
1206人閱讀
1146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