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基數是什么意思?
社保基數首先包括職工五險一金的個人繳費基數,個人繳費基數是以此代表個人的繳費基準按比例計算得出繳多少費用的一個基本數據。
比如說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金的個人繳費基數,是以崗位工資(職務工資)+薪級工資+各類績效工資+津補貼之和為個人繳費基數。而其它四險一金基本上都是以這個個人繳費基數按比例計算繳費額的。有的單位的住房公積金的個人繳費基數高于上述繳費基數。
個人社保繳費工資基數詳解:
以養老金舉例:上述個人工資基數=個人繳費基數。那個人繳費基數有什么作用呢?
第一,計算每月、每年的個人繳費金額。以上面機關事業單位舉例:比如你當年的個人月繳費基數是12000元,那么你每月個人需繳費12000*0.08=960元,單位需繳費12000*0.16=1920元,年繳費額把上面數據乘12即可。有了個人每年繳費數據那么累計每年的個人繳費數據,加上利息就是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就是用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得到。
第二,養老金中除了個人賬戶養老金外,還有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和年金。年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一樣計算,都是以個人繳費基數按比例計算,只不過比例多些,這個比例是個人4%,單位繳8%,共計有12%進入年金賬戶,與上述方法同樣計算年金。
另外在基礎養老金計算中,必須用指數計算,這就涉及實際繳費指數,實際繳費指數又是與“個人繳費基數”和“繳費基數”有關的。你的個人繳費基數是工資獎金津補貼總額,而繳費基數過去是本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現在是省口徑平均工資。
那么當年每月的實繳指數=個人月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比如上例個人繳費基數12000元,繳費基數(省口徑社平)8000元,那么當年月指數為12000/8000=1.5,你當年每個月都是按此繳費,那么年平均繳費指數也是1.5。歷年實繳平均指數是如何計算呢?把每年實繳年限中用每月都以此算出月指數,用實繳月指數累加除以實繳月數便得出實繳平均指數。
還有一個個人平均繳費指數是把包含視同指數、視同月數在內的計算出的平均指數,就是把每個月的指數含視同累加除以總繳月數含視同,得出平均指數。
這個平均指數是不是與“個人繳費基數”與“繳費基數”有關,它是計算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基礎養老金的重要參數,也是計算企業職工過渡性養老金的重要參數。只是機關事業單位不用平均指數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也就是說他們的過渡性養老金與平均指數、實繳指數以及個人繳費基數無關。他們與什么有關呢?他們與視同指數、職級有關。
講了這么多都是講的與個人繳費基數與繳費基數有關的話題。
現在往往很多人把個人繳費基數與繳費基數混淆。網上不是經常公布**省今年的養老金繳費基數是多少,用以計算靈活就業人員繳費檔次。這個繳費基數就是過去的本市上年社會平均工資,現在的省口徑社平,繳費基數也就是靈活就業人員100%檔的個人繳費基數。
比如:繳費基數是8000元100%擋就是按指數1繳費,個人繳費基數=繳費基數*指數=8000*1=8000元。300%擋個人繳費基數=繳費基數*3=8000*3=24000元。這樣一算不就明白了個人繳費基數與社保局公布的**省今年繳費基數是什么關系了嗎。
還有一個基數是養老金的計發基數。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是計算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的基準,過去繳費基數和計發基數是同一個數據,都是本市上年社平工資,而近年來由于實施全省統籌,把這個市上年社平改為一個全省非私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加權計算的全省口徑社平,作為繳費基數。
推薦閱讀:
5610人閱讀
3911人閱讀
2540人閱讀
1975人閱讀
1662人閱讀
1553人閱讀
1413人閱讀
1387人閱讀
1197人閱讀
1143人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