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武器裝備競爭的大局中,無人機技術的發展特別是蜂群無人機技術的發展將是重中之重。
近日,成都飛機公司申請了一項無人機發射系統的專利引起了外國媒體的廣泛關注,據介紹該系統可以在不發光噪聲和排氣聲也很小的情況下,將無人機彈射到空中,從而可以克服傳統彈射器的局限性,也就是能夠讓無人機更快更安全的彈射到空中,在使用時能夠實現更快的操作速度,許多輕小型的甚至中型以上的無人機往往選擇不需要跑道,在任何場所都能夠安全升空的彈射起飛方式,將無人機裝在發射架上借助于火箭彈電磁力牽引鎖,像高壓氣體,高壓液體助推火箭等彈射裝置,可以實現短長度甚至是0長度的彈射起飛。我國研制的b2型靶機,d4型無人機,英國設計的沙錐鳥等無人機采用的就是此種升空方式。
目前發射輕型的無人機使用比較多的方式主要有四種:
一是相機彈射器也就像彈弓一樣將無人機從軌道上彈射上天,缺點是相機的彈力有限,只適合發射輕型的無人機。
第二,是高壓冷器彈射該裝置的彈射力比較大,適于發射一些重量較大的無人機,但其結構要復雜一些,準備時間也比相機彈射要長。
第三,是火箭彈彈射器類似于用炮彈把無人機打出去,其彈射力較大也比較猛,有時候容易損壞無人機的敏感電子設備,且彈射無人機時的聲響很大。
第四,是火箭助推器這種彈射裝置要比火箭彈彈射器柔和一些,換裝不同的助推器可用于彈射不同重量,不同外形的無人機,但火箭助推器啟動時會發出很亮的火光,很高的噪聲和較大的煙霧,這可能會暴露無人機的發射位置并使部隊面臨危險。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的不足,成都飛機公司的無人機研制部門開發出了一套新型的無人機發射系統,這個彈射系統主要由空心氣缸活塞,推力臂真空棒,高壓氣源滑輪系統等組成,氣缸被活塞分成兩個腔室專用的活塞,可以根據兩個腔室之間的氣壓變化,在氣缸內水平滑動,該系統通過將高壓空氣注入第一個腔室來推動活塞前行,而真空棒則可以迅速降低第二個管矢中的氣壓,這使得活塞能夠在氣缸內非常順暢的做水平移動,并將發射裝置從氣缸的一端拉到另一端,這樣就可以通過強大的推力以及比較柔和的方式來發射不同重量的無人機。
中國航空工業的專利報告中寫道,隨著TDB和滑輪系統的拉動帶有無人機的發射裝置,在發射架上以比活塞前行的速度快幾倍的速度向前移動新的發射系統能夠快速連續發射無人機只需要5秒鐘就可返回發射位置,一旦這項技術成熟對中國無人機特別是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有什么意義呢?
首先,這項技術可以用于發射起飛重量和有效載荷較大的無人機,不需要依賴機場就能夠讓他們安全起飛,對于配備在驅逐艦護衛艦,甚至其他大型海上平臺的無人機來說的作用尤其重要。
其次,該裝置操作簡便,發射間隔短,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多架無人機升空,這對發展蜂群無人機技術是一個利好,如果這項技術成本不高的話,也可以用多臺發射系統,同時工作大幅度的提升同一空域無人機的發射數量,基于空氣活塞和降噪技術的這種發射裝置有助于提高無人機群在發射階段的生存能力,使用助推火箭發射升空的無人機,因為火光,噪聲,煙霧都比較大,容易被敵方偵察手段所發現,而該系統可以大大的增加無人機發射時的隱蔽性,讓敵人猝不及防。
最后,它可提升對臺作戰時,使用反輻射巡飛彈的戰術靈活性,直白的說,解放軍正在裝備或將要裝備的那些航程遠,留空時間長的反輻射無人機和大型的巡飛彈,如果把他們的火箭助推發射裝置改為基于空氣活塞的發射技術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
總體來說 如果這項專利能夠走向實用化,必然會提升中國在軍用或民用無人機發射方面的使用靈活性為蜂群無人機技術的發展提供新的助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