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們一直仰仗美國等其他國家的技術和芯片,而自從華為自主研發芯片后,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制造“中國芯”的行列,這當中就包括小米和oppo。
近期,oppo被曝光向歐盟知識產權局提交一份名為“OPPO m1”的商標,從描述來看極有可能是手機芯片。
更有知情人士透露,oppo已從Speadtrum和聯發科聘請了工程師來開發OPPO m1芯片。
除了oppo,小米也在制造芯片,小米在2017年發布過一款松果澎湃 S1芯片,vivo與三星聯合研發了5G 芯片Exynos 980。
國產手機廠商造芯能力比較強的當屬華為,很早之前,華為就已經在籌備相關的研發技術,甚至連商標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以麒麟芯片為例,華為從2013年就開始進行商標保護,截止至目前共申請12件,包含第9、41等多個重要類別。
更有人搶注了“華為芯”、“小米芯”、“中國芯”等一系列商標。
為什么國產企業及社會各界對“造芯”樂此不疲?
因為長久以來國產手機一直依賴高通、聯發科的芯片,過度依賴別人,就會使自己被動,我們也看到今年美國對華為等其他國產企業的所作所為,再一次證明了制造“中國芯”迫在眉睫。
華為、oppo相繼加入“造芯”行列,在一定意義上可以帶動其他國產企業也加入其中,而當這些一個個芯片問世之后,相關商標勢必也會備受關注,提前保護好商標,就是在保護品牌。
造芯也好,做其他項目也罷,商標始終是企業不能忽視的無形資產,承擔著品牌推廣的重要使命,如果你還沒有申請商標,記得來知春路知識產權商標網申請,我們免費幫您查詢商標,做好近似比對,助您無憂拿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