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自媒體“燃財經”6月14日的報道,近日,瑞幸咖啡準備籌劃自助咖啡機項目,名為“瑞即購”。據悉,此商標已于今年5月提交申請。那么,已經在美國上市的瑞幸咖啡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啟示?如果喜歡知春路知識產權的文章,可以關注知春路知識產權查詢商標網,更多精彩的資訊等著您!
瑞幸注冊“瑞即購”商標
據悉,近日瑞幸咖啡準備籌劃自助咖啡機項目,未來,用戶可以在APP上搜索距離最近的咖啡機,下單并獲取領取碼,取杯現做,30秒就能制作完成。自助咖啡機咖啡的價格目前尚未被披露。
消息人士透露,瑞即購是瑞幸咖啡下一步核心戰略布局,目前在做設備的成本分析,預計近期將會進行點位試驗。對此,瑞幸咖啡不予置評。
據中國商標網顯示,“瑞即購”的商標申請已在今年5月提交,申請人為瑞幸咖啡的運營公司北京瑞吉咖啡技術有限公司,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持股83%。
此前,瑞幸咖啡宣布將在2019年年底再增加2500家新門店。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3月底,瑞幸咖啡已在北上廣深等全國20多個城市建成2370家門店。此外,根據不完全數據顯示,申請人為“北京瑞吉咖啡技術有限公司”的商標有545個。
除“瑞即購”商標,旗下商標還有“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瑞及購”、“瑞急購”、“瑞吉購”、“瑞集購”等類似的商標。
其實,注冊類似的商標對企業而言是一種正常的現象:
阿里除“阿里巴巴”還注冊了“阿里爸爸”“阿里爺爺”“阿里奶奶”“阿里伯伯”“阿里寶寶”......
雷軍除“小米”還注冊了“黑米”“大米”“蝦米”“玉米”“爆米花”“米粉”......
這些做法都是為了保護自身的知識產權,避免其他人惡意打擦邊球。對于企業來講,取得品牌效益的商標已成為自身的無形資產,如果有人山寨企業的產品進行盈利,會損害企業的利益,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
瑞幸的商標申請時間為2019年5月,不久前瑞幸已在納斯達克敲響開市鐘聲,正式于美國上市。瑞幸咖啡從成立到上市,與在這期間實行的品牌戰略,所用時間不到兩年。
那么,瑞幸咖啡快速成長的背后是怎樣的原因?能為我們帶來哪些啟示?
回顧瑞幸咖啡上市之路
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其成立不滿3年,不滿足香港上市的條件,也不能在國內上市,因此,轉于美國。
從股權架構的角度分析瑞幸咖啡海外上市:
觀察瑞幸咖啡的VIE模式,通過在開曼設立公司,實現瑞幸在海外上市的目的,并為今后的融資奠定基礎。
(圖源:國泰君安證券)
根據招股書資料顯示,目前瑞幸咖啡主要股東的持股情況如下:
瑞幸董事長陸正耀及其家族實益持有969,703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30.53%;
創始人錢治亞及家族信托控制下的Summer Fame Limited實益持有625,00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19.68%;
Mayer Investments Fund, L.P.實益持有393,750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12.40%;
Centurium Capita實益持有377,877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11.90%;
Joy Capital實益持有214,471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為6.75%。
瑞幸咖啡的股權離岸家族信托+VIE架構,與雷軍設立的家族信托+VIE結構相似,大致為:離岸家族信托—開曼公司—BVI公司—架設VIE—美國上市。
瑞幸咖啡通過一系列的VIE架構,最終將利益分配到家族信托中去。該信托主要于開曼成立,所以相關的稅收問題將根據最新的經濟實質法確定。
從品牌規劃分析瑞幸咖啡快速成長:
品牌戰略為企業確定發展方向,瑞幸通過品牌塑造完成品牌戰略規劃。
把握市場:
中國咖啡行業仍處于藍海階段,錢治亞從風頭下降的網約車行業跳到咖啡市場,看重咖啡未來發展的美好愿景。
從競爭格局來看,國內現磨咖啡發展潛力巨大并且沒有壟斷級別的競爭對手。
瑞幸咖啡的品牌愿景是做每個人都喝得起,喝得到的好咖啡。
注冊商標不可少:
瑞幸咖啡在品牌運營前期就毫不猶豫地提交數百件商標注冊申請,搭建了一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迅速占領市場。
瑞幸開掛式的上市之路,主要是資本和品牌營銷戰略規劃。
百利來溫馨提示
瑞幸咖通過VIE架構實現海外上市,離不開強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品牌營銷策略,這些原因使得瑞幸咖啡在資本加持下迅速崛起。
推薦閱讀: